jianti 简体中文版 gb2312 国标中文版  

基督之道 网站

耶稣 基督之路,与道教、儒教和佛教的相互关系,:

为基督徒与基督寻求者的信息:在非教会的基督教研究中的耶稣。他在今日的意义

做为人与神重新建立联系的宗教

儒家

耶稣基督与道、儒二教、宗教对话

耶稣 基督与佛教

自然科学与信仰

 

这里是主页 http://www.jiduzhilu.net

基督之路网站是一个非商业性的研究、信息项目。
它独立于教会以及其它宗教团体,不吸收会员,不追求政治和其它权力影响。
基督之路网站旨在促进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
并鼓励基督徒对各自所在社会采取一种开放、公益的态度 .

版本说明,版权

 链接 :

中文的圣经经文

这个网站在内容上不一定与这里所提及的其它网站完全一致。

 

做为人与神重新建立联系的宗教

人生深层问题的认知

身体与精神的痊愉相似,耶稣总是要问「你想健康吗?」(约翰福音第 5,6),换句话说:「你知道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才能在通往神那里的路上前进?」 有时可以从十分普通的,似乎没有多少宗教色彩的事务当中找到线索。 一个孩子成长时不断学到新本领,但往往以埋没固有灵感为代价。此后人们有时会努力用意念、记忆、祷告等方式重新取得这些固有灵感。这并不会使人丢失其新本领,而只是使其人性中的僵化部分被消除、被化解。 人生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断层」,造成人格分裂,理性与兽性相互独立存在、由逐渐空虚的「心」做为微弱的纽带,似乎等待我们用各种修行方法来填补其间的鸿沟。 创世纪中关于乐园中的「认知之树」正是这种人格分裂问题的神话表述。至于耶稣云「汝等若不返回成儿童则无法进入天国」(马太18,1-2, 马克1,15, 路加 18,17),是告诉人们,人格分裂的步伐是可以逆转的。 这里提倡的不是儿童般的天真无邪,而是发展基础的「原型」,即一种遗失的为人处方。(1 2) 如果能找回,则人的视野可以比今日一般成年人的理性意识宽阔不少。

(1 2) 克服负面的(“魔障的”)性格也会同时治愈所提及的分裂。「原型」即卡·古·庸格(Carl-Gustav Jung)深层心理学术语,指可做为不同完形来体会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模式。 但是,这种“原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混淆和误导。“上帝”被描绘成一位老人,而“天堂”和“地狱”则变成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象征。荣格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某种程度上,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个层面的意识,图像和思想给人们留下印象。所以,在人类历史最早期,这成为一种最初记忆,甚至出现在“神话意识”阶段以前(……)。这个层面的意识还或多或少包含“表面”差别,正如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更贴切的观点揭示了这一层面上“上帝”的概念是一种很含糊的夸张描述(……)。神话传说试图以创造性的方式与象征主义世界进行互动,这对于孩子们的确有用。然而,成年人可能要尝试超越这些已影响人类诸多方面的象征。但是真实的挑战是直接寻找上帝,而不是因为错误的上帝概念误解上帝。

这并不是说人能够自己为自己治病。耶稣指出一条切实可行之道与踏上这条路所需的力量,亦即上帝的慈悲。 基督教的寻道者、玄学家、方士等十分明确地选择过这样的道路 (D 可叁阅马太 5,48, 约瀚 10, 34等。另外许多基督徒有意无意地积累过此类经验。 这并不一定是出世的一群。将信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入世者和按「全面盛开的基督之道」将出世与入世相结合的人都走了这条路。 人格分裂什至在各种不同宗教文化中是一个中心课题,从道家方士的追求和许多瑜珈功法中可窥见一斑。(2 3)

(2 3) 印度词瑜伽,字面的意思是接犁,意即寻找一种与万物之源、与永恒的重新联系。这并意味着,这些其他的道路会像基督之路一样归于同一个目标。

「神人」或称神的使者耶稣、「新的亚当」,是对人类的信号,表明可以重新获得埋没己久的固有属性,将渐趋危险的扭曲重新摆平。 耶稣是地球之大幸,他能够集人生意义的源泉亦即上帝与高度发展的人心于一身。他能够克服堕落的力量。即使他与凡人有所不同,他还是从凡人的出发点完成他的历程,凡人更容易效法,尤其是更容易有意识的效法。 而即使对耶稣的历程一无所知的人也会受到他的一生及他的复活的影响,如同英国生物学家谢尔德来克所发现,一个岛上的动物有所长进之后其他地方的动物也能够更快地发展出同样的本领。

人与上帝的内在关系虽然不一定仰赖教会做媒介,但适当的结交教友通常会有所帮助。神学理论众说纷纭,有时还会将耶稣的完人本质重新割裂为一个灵魂抚慰者和一个社会改革者,但即使如此,多2t解一些神学理论也能促进一些人的觉悟 每个人可以在隐蔽的居室内,但也不妨在嘈杂的集市上倾听基督的声音。通过流传下来的文献来回忆耶稣的为人可能是一种途径。 有的人难以接受耶稣在死后仍被人感受到此一事实。其实许多迹象表明每一个人死后仍做为有意识的个体存在,只不过形体不象耶稣那样会让人看见。这么一想,便可以感受到他,「以他的名义」或以他为「大哥」共同向包容一切的父神祈祷(叁见约瀚15,16, 马太 6, 7-15; 18, 19-20):

 

神啊,我的起源,我的希望!
与耶稣[3]一起我为从你那里过来的一切深表感谢
请原谅我有着使我与你的疏远的东西;[4]
请让我在安静中通过你的精神来增强创作性;[5]
请把我顺着你的路拉上来。

[3] 如果觉得自然,也可以包括圣母玛丽亚,以利让人类的男性及女性人格均得到提升。

[4] 可以对具体出现的每一个负面冲动对待如下:

  1. 内省(观察自己的恐惧、冷漠、傲慢、多疑或某种停留在思想或言语的问题,叁阅马太5,22);

  2. 不思索而先等一阵,以便充分意识到问题所在;

  3. 如此体验到了自己所背的包袱之后通过祈祷将之托付于上帝(另外还可以将整个人生道路托付于上帝或耶稣);

  4. 安静地等候,直到托付成为可感觉的事实而心中略为放松或一种「答案」出现在意识中。

[5] 安静中日常事务能够「静下来」并由此容易反思和祈祷。如此人心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

在此道路上的伦理的意义

此道路上的一个阶层就是「爱上帝」和「爱人如己」(马太19,19);这隐含「爱自己」;自爱也是认清自己作用这一大追求中的一环。爱可以使人与基督沟通,因为与智慧相连的爱是基督的主要属性。 耶稣保持了一般的伦理规则;人们一般「如何播种就如何收割」(加拉太6,7);而耶稣进一步加重个体责任,减轻外在法典的地位。可以感觉到,人心中有与耶稣共鸣的东西,哪怕只做为良知被感受到;由此可以发生一种内步的「重新出生」(约瀚3)。随着时间推移,整个人越来越与基督所显示的精神范趋于一致。 这个内部出发点可以在心中体会;体会的方式因人而异。无论每个人如何体会了与耶稣有关的力量,应当尽量多地重温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更直接的接触。即使不立即出现显着的效果,也不用灰心。

如此神可能会施恩,让一种力量在内心中开花,而同时来自「外部」的基督亦即神的普遍治疗力也可能出现。这种外来力量虽然也因人而异,但它一但出现,它会具有清晰的轮廓,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如此深远的力量至今局限于少数被称为「大师」或「圣人」等的人。然而到了吾辈的「末法」时代,此类现象可能进一步扩散到民间。这种现象的意义经常不为人所认识,故必须在此提及。 这种普遍「外来」效果要么被人接受,要么受到排斥,招惹世间许多完全没有类似的心灵力量的人的猛烈反应,与他们痛苦地相撞。他们往往会将此种心灵力量视为对自己的「审判」。

 

主啊,请引导我,让我不加害于通往你那里的路上的其他人;(6)
请引导我,让我依你的意愿帮助别人;
请在我的路上护送我[7]
请帮助我进一步与你的爱达成和谐。

(6) 将已知的缺点和优点列出,可有助于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进步。这里有多种可能性:

  1. 直接修正由于生活变故导致的性格缺陷。这点对于耶稣也很重要:「首先要看自己眼中的障碍」(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至五句)。伊斯兰教中完善自我也被看成是「伟大的任务」和「伟大的圣战」,即比别的外部争斗都更为重要的行为。
  2. 直接的补偿
  3. 直接的最大限度地互相谅解。否则就是通过祈祷请上帝进一步解决问题,并在内心请求宽恕。这点对于耶稣很重要,他也谈及「锱铢必较」的清算(路加12,59;但请参阅下文第五项)
  4. 如以上方法均行不通还可以尽可能的为别人行善而不是作恶。如果有的人接受了公益性的任务,很多事情上帝也会间接予以帮助清除冤孽。(这里有一个从对目前状况的认识到自由、很有补益的状态的渐变过程,之后就会变得相对性,所谓「种豆得豆」,参照约翰福音第四章第37句。)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十至二十一条在此也适用:「...你们可以从结果得知,不是所有口口声声叫我主啊主的人都可以进入天国,而是那些按我天父旨意行事的人!」。
  5. 「以我的名义请求上帝」,请求他宽恕并给今后的生活赐福。这是根本的帮助,是纯粹的人文伦理所不能给予的。命运不再是机械进行,而是让人感到有上帝指引,一切都按照他至高的智慧为每个个体和他的环境安排和发展最为得当。

[7] 这里也可以包括其他人。

 

自远古各文化异曲同工

与人从幼儿长大为成熟的人一样,各个文明也经历类似的意识发展阶段。这一方面带来了新的能力(更自由的意志、感觉、思维),而另一方面减少了他们与万物的直观熟悉度,并由此积累了各种问题。 (可参考让·盖伯赛(Jean Gebser)《起源与当代》(Ursprung und Gegenwart)一书的「初始期」、「魔术期」、「神话期」、「理性期」等阶段。) 有一些杰出的模范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使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力量能够冲破瓶颈,被发扬光大,而伟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如前所述,往往是巨大的。 到了新时期已经可以认识到,人类及其各民族面对着命运的挑战,又需要完成或大或小的飞跃,方有可能生存。 要完成这些飞跃,已经不需要以放弃新获得的本领为代价。只要越来越多的个人能发展出一种完整的理性意识,与其神性起原重建连系,人类可以在其与末期灾祸的赛跑中得到「上天」的帮助,因而还有胜利的希望。(8)为此也可以和非宗教性的民间运动如和平运动等建立关系。所有诚心愿意做贡献的人会在这场「戏」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许多人,不论什么宗教的,(9) 显然是在摸索道路;他们先一步走向未来而又由此审视过去。当然,总体上平庸的思维还是占主导地位。有的人会说,人类意识的进步本身是目的,不需要用「救世」这样的外在目的来鞭策。其实二者如鸡和蛋:很难说谁先谁后。 至今的价值标尺不可避免地需要转换,一为人很清楚地了解到以往的陈旧的那一套会导致什么结果。因为每一个环节是全局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善行也影响全局。

(8) 赫尔伯特·格鲁尔(Herbert Gruhl)最后的一本书《通往虚无的天空之行》对人类前途持极为悲观的论调大致十分有理,但该书忽略了人类力量的一种源泉,即神。即使只是一种潜在的源泉。

(9) 西欧语言中「宗教」(Religion)一词来自拉丁文「重接」(re-ligio, 或可译为「归皈」),即与神重新接通。神由内里在我们当中亦成形。在某种意义上,类似的事情在大型层次上亦会发生,可与全息图相比。

 

神啊,请你启发人们将生死的决定留在你的手中;[10]
请主帮助为你所创万物工作的人
请你领导这个世界走到你所予示的新时代[11]

[10] 这里还可以包含细节,或接着以冥想来消化;如「打破以暴力升级的亚性循环」,「解决问题以便消除暴力的土壤」,「开展宗教之间的诚心对话」等等
[11] 路加 11:2, 21:31; 启示录 11:16 神能够将他所得到的爱再分发

 可见在大小各层次上归返上帝的时候到2t。

 

我还有许多话要跟你们说,但你们现在难以经受。真理的精神一旦到来,它将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真理。 因为他将不说自己的话;而是将他所听见的转发给你们,并且告诉你们他所看到的未来的事情。

 


耶稣基督与道、儒二教、宗教对话

此页刻画出道教、儒教与基督教之异同。此中所谓基督教即反省到自身深奥之处的基督教。下文并不旨在全面论述老子或孔子的事迹及传承,而是力求精确地分析其要领。

中国宗教灵性由数个不同来源合流而成:

原来的关于最高原理的教义

固有的关于「道」和「太极」的「不可道」,亦即不可用言语界定的终极原理的说教。「道」又代表万物一体,阴阳 [1] 五行未分,对极关系未曾形成的初始状态,而此状态至今在宇宙万物的背后隐约可见。

[1] 阴与阳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对极。「阴」即伸张性的「雌性」原理,与交感神经相关,「阳」即缩紧性的「雄性」原理,与副交感神经相关。被称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与西洋方术的「土水气火」和许多其他文明中的关于物盾构成原素的传统学说相似。五行中的「金」相当于欧洲某些学说中的「元质」(prima materia),可谓现代化学元素理论的前身,而又与某一些「气」或「以太」(古希腊语 aither)的概念相通,有些古印度典籍由此将原素进一步分成层次,形成七种聚合形态。德国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人智学 (德 Antroposophie, 希 anthroposophia, 英 anthroposophy) 又继承了这些印度学说。这种古老学派一般不被归类为宗教,但又不完全属于臆测性哲学一类,而是一种具有科学性质的什至由某种角度可视为先进的宇宙论,只是当时人的认知方法与今日的有所不同。

这丝毫不改变中国古代道教始祖与其继承人的实践追求神灵性的事实。它们的着作中经常谈及人体中的物质元素与力量,只说明要完善心灵的过程中需要充份考虑尘世的不完善。这与另外一些宗教传统不同,是一种正视现实,不企图逃脱的神灵性。自我完善的追求本身与基督教关于人的解脱的教义并无对立之处。人们经常忘记耶稣云『汝等应当完善,如同汝等天中之父完善一般』(马太5.18)。然而方法不同。初期基督徒一向知道,人是可以主动迎接神并为此开放自己的心,但他们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力的作用有限,神的恩惠不可强求,神也是自由的。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三才」来自同一个母体,与欧洲中世纪对「七个自由艺术」的理解相似。人生与「天」的协合被当做一切追求的最终目的,而「天」又是当今的最高权力来源。由此可以看到这些追求的神灵性和宗教性。西欧语文中的「宗教」一词来自拉丁文的「religio」,亦即「归皈」,「与万物之本从新依附。以基督教的眼光来看,万物之本就是一个具可与之对话的人格的创世神,它是一切的开始和一切的终结,而耶稣是帮助我们与神沟通的一种媒介。

中国也曾经流行过对如天神、地祗、城隍、圣人及众多个别鬼神的崇拜。但如果有人因此将中国画入惯用的「多神教」范畴,这反而妨害我们理解事物的真相。与西洋古代多神教不同,中国和某一些其他文明中的众神只不过是一种单一的原理的不同流露或不同方面。至于圣人崇拜,连某一些基督教派的人也会觉得似曾相识。

道教

以上所论述的是中国宗教的源流,对公元前五百年前后所出现的老子,孔子及随之而来的道家、道教、儒家、儒教的各个流派万变不离其宗的共同基础。

老子《道德经》提倡「无为」,即让人们采取一种不行动的观想态度,抑制人心表层的小聪明,使善良核心的本能得以发挥,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无私虚心的伦理。

道家所追求的人心的「善良核心」令人想到约翰福音第十五节所言上帝意志在人心中成形并结出善果的耶稣:『尔等须留于我中而我留于尔等中』。即使二者有差异,今日的神学家很难否定异教徒人心的「善良核心」,而大部分宗教的伦理的相似性表明「善」在各教中均已在某种程度上立稳脚跟。基督教的圣灵亦『随其所欲而吹拂』(约翰第三节)。

道家向来注重实践,不是理论家。道教借助如下手段:

儒家

孔子以类以的方式提议将人导入宇宙伦理法则。与道家的修身之道不同,孔子中寻求一种教化全社会的制度。儒家通过习惯和典范,有意扶持和完善一种「人心的善良内核」。

儒家相信╋在各自家庭中所培食的慈爱和尊敬╋可以合流成一种讲究伦理的社会。

  1. 中国自千古以来禁止谋杀,偷窃,卖淫及偶象崇拜等行为。
  2. 与世界其他大宗教一样,孔子教人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此中包括自制力及仁、义、信、敬、恕、智、诚、忠、孝等一系列道德观念。
  4. 从《书经》整理出许多双重(辨证)道德观念, 如: 友善而尊贵,和蔼而坚定,直率而礼貌,守秩序而又充满尊敬,正直而又柔和,宽容而有度,勇敢而正义
  5. 寻求一种超越愤怒、怨恨、快乐等之外的满足感

儒家教义中的有一些价值观为皇权体制服务,但也有超时代的价值。

其馀的发展

道教、儒教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亦有争论和倾轧。但中国古代已形成儒道并存的格局,而大部分人早以将二教视为互补而并非相斥的。后来由印度传来的旨在克服人间苦难的佛教加入此列,完成儒、道、佛三足鼎立的中国宗教体系。

今日香港等地的中国宗庙的活动似乎经常以算命,驱吉避凶,追求人间富贵为主要内容。原来的精神深度不一定找得到。此现象似乎又是今日世界所有宗教所难免。

中国的传统中还值得一提的因素包括算命典籍《易经》,中国的占星术及黄历,判断地形及房屋吉凶利弊的「风水」,以及上面论及过的中国医学。

 


 

耶稣·基督与佛教

本网页旨在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理解和对话、探讨佛教流派与基督教之间的异同。比较的基础是我们着眼于在非教会研究中的基督教所呈现的全部潜力。本文不奢望能够全面地描绘佛(公元前五百年)的生活与学说*),但求能够准确处理佛教的核心点。

佛最初的学说的核心,也就是佛教"小乘经"的基本点就是要解救众生,摆脱不属于其本质的尘念,力求认识内外感官的需要带来的是痛苦,是不属于人的自我的,只有通过相应生活、学习方式、修练等才能最终摒除杂念达到涅槃的境界。这点特别是在以后的由佛教大乘经演生的流派中大部分被曲解了,虽然这些流派也有其进步的一面,例如更明显地同情众生,而不只是一味地循世,至少在以前的流派中有此倾向。它们对经常出现的无我的概念解释非常极端,好象在除掉自私、低下的自我以后,全不剩丝毫「我」。同时这些流派也倾向于将"涅槃"理解为虚无。佛自己在他的最高体验的描述中也说:"我看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既非知又非无知之境的痛苦使我感觉越来越明显,并且渐变为感知升化的幸福,同时去尽情体味。"(增一阿含经第九卷第四十一条)

在此可以看出耶稣?基督与佛都鼓励净化人的气质,并且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首先自我批评、再批评别人...

此外基督与他的门徒认为自己并不是归属于这个尘世或文明中的一分子――然而比原始的佛教还清楚地强调――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对这个世界发生作用(约翰福音第17章)。耶稣也向整个世界承认,他们可以通过他的使徒象一块发酵面团一样改变世界,从而产生一个崭新的更充满爱心的世界。

总之耶稣与佛对生命问题的话语有很多相合之处,使得近几十年有些人开始猜测,耶稣传授的是佛教。这是无稽之谈。您同样也可以说:耶稣也为这个或那个学说做了说教。在我们的正文中还阐述了这些部分的共同点基于精神世界的事实,这是所有能感悟到的人不用互相抄袭就会有类似的认知。各宗教之间乃至世界观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不影响他们走各自自己的道路。

但是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需要净化的人性又与对神犯罪连在一起。这里指的是要遵守一种宗教的基本伦理标准,更准确地说就要克服所有那些将我们与上帝分隔的属性(也是阻碍我们与周围人凝聚的属性)。

人们普遍认为佛教中是没有神的。在不同宗教中关于伦理问题的共同表态中只涉及了所有宗教都假设的物质生活之外的「最终现实」。这样做并不完全正确。佛从没有说过没有神,而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注重将对人类道路的认知传播下去。佛在回答印度教的僧侣问及印度教的创教神――婆罗门的问题时说:"我知道婆罗门和婆罗门世界,以及通往婆罗门世界的路径,甚至婆罗门怎样到达婆罗门世界,我也知道。"(迪迦论,第13讲-有关思的经验)。印度教的婆罗门不能简单地与基督教中的天父――上帝等同起来,这首先是一个不同文化中的逐渐形成的部分神性的拟人化。他肯定不是对负面力量的称谓。

基督教福音书与启示录却是将那个创造生灵起于兹且生灵完美终于兹(始与终)的人称为「天父」,超然与万物及其属性之上。基督教的神秘学家们,例如雅各布?波墨,基于他们确实的亲身经历明确地指出,上帝不仅居于尘世间万物之上,也超然于彼岸和天界。只有借助于那些有深刻经验的人,才能找出一种促使各宗教在更深层面上互相理解的语言。.***)

佛教之路是要通往「涅槃」,这对大部分佛教徒而言当然很遥远,正如大部分基督教徒与上帝的神秘合一****)很难达到一样。但是佛教也告诉人们已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菩萨可能会自愿来到下界,普渡剩下的众生。

基督教的传承说是基督升天去天父(上帝)处,且预告他将重来。今日通过对基督的信仰亦可使上帝更多渗透到尘世中。

这里值得一提的鲁多夫?施泰讷,他认为佛带来了爱的智慧,基督带来了爱的力量。他将佛看作是某种意义上的开路先锋。谁要想知道真实如何,就不妨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进,同时在内心问基督或佛,自己去探索。

*) 佛流传下来的学说特别见于篇幅宏大的佛祖语录「中集」,也见于「长集」。也参见迦陵玛经:"不要让听说、传说、每天的意见、圣典的权威、单一的理智原因和逻辑结论、思想理论和占优势的观点和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及大师的权威牵住你们。如果你们自己悟出..."。 (感悟和真正信仰有很多共同之处,大大多于单纯知性的真假判断与信仰之间的共同之处)

***) 基督神秘学家艾卡特大师曾特别描述了他的经验:虽没有提及涅槃的概念但却感知到一种与涅槃相类似的体验,也包括其相异之处:对他来说那是一种人与上帝的相会。

****) 吸收了人生经验的精髓后回归上帝,一方面是回归太初,一个一直存在的状态,而同时又是一个高于原先的状态,正如两个互相重叠的三角形。


自然科学与信仰

关于借助自然科学手段的合理性

世间存在这样子的人,他们希图借助外部观察、计数、测量、称重等方法来解决信仰上的问题。耶稣是认可他们的,通过圣多默的故事可得以证实。圣多默被门徒们视作“自然科学家型”, 亦为当代诸多人的榜样。 当他得以详细验证耶稣基督是否立于面前时,耶稣说: “不要作无信的人,而要作有信的人。” 这意味着,圣多默应当将已获得的新经验通过诚实及深入的思考进行转化而促使其怀疑的根源消失而得到"启迪”。 -耶稣之所以在后边须说那句话,亦表明圣多默并非一个或许出于畏惧惩罚的原因为外界现实“打败”且“被迫信仰”的怀疑者。确切地说,他保有此种能力,即由内而外地转化为新的信念。 即使如此,他也应当意识到,除了外部观察外还有其他方法来说服自己。 耶稣知道,圣多默是合适的人。 耶稣不会如法庭般逼迫任何人,也无意刺激任何未能做决定的人且使之抗拒他。

若一项科学在发现某物与旧有观念相冲突时,逐渐淡化经验的作用,它便不配拥有科学这一称呼。 真正的天才如爱因斯坦从不如此管理知识。他们从未知领域着手进行研究,并非仅用已知的规律性(简化论)进行比较,而时常寻找新的解释方法来获取平衡 此种探索亦可成为理解宗教问题的诸多方法之一-只要其动机真诚,且科学未被经济利益腐蚀。

自然科学的手段-观察、提出假设及理论及其验证-多数情况下不足以解决社会科学及信仰领域的问题。 并非总有一存在能将未知事实不容置疑地且可再现地置于我们面前(如同耶稣门徒圣多默所经历),或者为我们打开感知(如《约翰福音》151中提及)。 然而存在诸多迹象来表明,在人类或者其他物质中存在某些层面,他们并非源于至今已知的力与物质的物理光谱,而在下述方面显示出他们的作用: 生命力、情感冲动、思维与意识… 诸文化中古老的"科学前"传统则更多地被视为经验与科学的一种早先的表现形式。如今亦可为此些领域设计专门适用的感知与评估方案,正如歌德的自然科学观察或者在此之上由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建立的认知论的研究或者对中医的研究 新近的量子理论的科学方式,或者任何致力于新生物学、新地球天体物理学等及最终的新科学“思考模型”即世界观研究的科学家,都是遵循此种思路;但是他们未能如斯坦纳般探求新内容以外的方法。

由此而知:已有的科学知识成果a.) 仅仅揭示了现实的某些片断;

b.) 自然科学的根基越来越相对: 物质显示为能量或者如某些科学家所认为的“精神”的结晶; 能量形式又能将速度提到光速之上直到无限(超光速粒子...; 他们能因此“变年轻”, 时间将比相对论中所述得更为相对; 他们能从我们的空间中消失,在死后的世界/超越感官直觉般地出现-如此空间变得比所谓的空间“弯曲”更加不绝对。 此外还有无形的控制论“信息”,它既非物质亦非能量,因此用通常的方法根本无法描述它。 它极有可能为“意识”。

c.) 此种旧世界观的局限性严格意义上尚未成为“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 但是,请思考下述深入性的问题: 这些“信息”或者其他提及的无形的宇宙循环究竟是什么呢? 什么原因/ 是谁一直在创造新的物质与能量并将其消解? 什么/ 是谁规定了世间的生与死的界线且准许跨越此界线或者清醒与睡眠的界限? 什么/ 是谁总是在宇宙的时空中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能在其意识中如同置身“外部”般进行对能量、时间与空间的体会,他是不是事实上的某物/ “人”的萌芽“形象”(参见《创世记》126)?

d.) 此外,混沌与巧合并不能完全解释上述问题 因为这个世界、这些生物、微粒的世界及生命的循环在如下方面显示出高度的对在巧合:混沌中的秩序,整体(例如总体艺术作品)内的明确的目的性与意义;缺失的肢体结构(其为随机进化所必须)等等。在上述认识下,我们已经明确,若我们设想一中央原始智慧的存在,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此原始智慧决定了“创世计划”的开端与目的且拟定了道路及不断变化的规律性。 由此,通过理解达到同样的结果(如约公元前800年前古老民族的的神话般意识)亦成为可能,此民族用他们“传说中的右脑半球”看到了工作中的神-参见杰恩斯(Jaynes)的著作《The bicameral mind (意识的起源/两腔大脑)》 (其他民族的“神灵”似乎源于对此原始智慧的某些特征的称谓; 在此智慧逐渐消失时,他们才被看成是独立的“神灵”且与高度进化的人类实体混淆,那些人确也存在过。) 如此,许多本不信仰神的科学家,如马克斯·图考夫(Max Thürkauf),格奥尔格·托多洛夫(Georg Todoroff)等等纷纷皈依。

e.) 信仰,即已形成的坚信,其意义远远超越纯理智的对某物“持以为真”。

f.) 此外即便那些神秘主义者亦应被视作正常的信徒,他们证实更直接的转换了的与神与基督的经验; 他们也通过此种联系在自身内体会了与创造性的“神”灵的真实经验。 此道路迟早亦可以一完全独立的方式实现有意的经验加工及对经验之本性的认识...

能尊重批判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经验的现代信仰,鲜有陷于教条主义与原教旨主义的危险。而上述问题存在于众多宗教之中。 人们仍然直面生命。

(在科学家与神学家辩论的场合未能普遍达成此种认知。 如须了解此辩论的大致情况,可参见刊登于杂志《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科学之谱)》 (德国20064月出版)上的格哈德·波纳尔(Gerhard Börner)与汉斯·昆(Hans Küng)的对话。

天主教会于1998年发布了“Fides et Ratio”(信仰与理性)通谕,教皇本笃十六世在其2006年雷根斯堡演说中再次提及这个主题: 缺失理性的信仰与缺失信仰的理性一样,都损害人的完整性。 米歇尔·斯普茵尔(Michael Springer)在20071月出版的《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科学之谱)》中反驳道,并非每个知识缺口的解决都必须自动归结于理性无法解释的东西或者神。 但是他承认:科学终归能解释大多数缺口之信念,本身也不过是一种信仰。 同样地,另一种全新的观点,即将信神单单视作旨在为物质文化提供道德保护,也不能独立解释所有的问题。)

参见网址http://www.vdw-ev.de/manifest200510月出版的《Potsdamer Manifest(波兹坦声明)》引发了“德国科学家联合会”, “未来学及技术评估学院(IZT)”以及“未来网络(Netzwerk Zukunft)”上的关于科学与社会中新的“有机”思维出发点的讨论。 启蒙运动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性,更确切地说为机械或线性思维将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返回「基督之道首页」http://www.jiduzhilu.net

为基督徒与基督寻求者的信息:在非教会的基督教研究中的耶稣。他在今日的意义

 

版本说明,版权

1991 - 2014 出版; 互联网首次发表日期是 2001年1月30日; 这是...日的中文修订缩略版本。

作者: 基督之路项目

电子邮件: 请您写英文或德文

基督之路网站是一个非商业性的研究、信息项目。它独立于教会以及其它宗教团体,不吸收会员,不追求政治和其它权力影响。基督之路网站旨在促进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并鼓励基督徒对各自所在社会采取一种开放、公益的态度 .

英德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版本没有彻底检查。